马云曾说:“下一个能超越我的一定在健康产业”。不难理解,他所指的绝非传统医疗行业,而是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医疗模式。
从2018年4月国常会首提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措施,到今年两会,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。
当前,我国经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,国民健康素养也在不断提升,特别是近这两年受疫情影响,更让互联网医疗的东风强劲起来——从先入局的春雨医生、好大夫在线、丁香园开始,到阿里健康、百度健康、京东健康巨头发力,再到传统医院的线上诊疗风潮的兴起,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模式逐渐成熟,平台化方向趋势愈显。如原来单一挂号的微医,也在发展过程中孵化了数个板块业务,如医药、医保、医械等业务。
虽然与传统医疗一样,通信系统都势必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智能管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。但与之不同的是,传统医院在信息推送上,是办公系统内部协同(如会议通知、医疗耗材申请发放、OA系统身份验证等)和对病患推送并轨,而互联网医疗轻资产的打法则是可以将重点放在后者,这也与传统互联网产品“用户为上”的思维一脉相承。在其中,云通信起着关键作用。
我们一起来看看云通信在互联网线上医疗的具体应用:
对于大部分线上医疗的APP,“云看病”的第一环节应该是注册及登录;而与其他行业不同,问诊之后的医疗环节都必须实名制,这也就涉及到电子社保卡的绑定及激活。有社保卡的问诊者可以选择支付宝等第三方绑定,通过短信激活、设置密码、改密等操作,对于可查询余额的地区,有了验证后的查询功能,无疑让线上问诊买药更方便。
与线下面诊不同,线上问诊,普遍是一问一答的回合形式。同一医生可能面对很多线上患者,需要一一进行回复,所以就不会那么快。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难免离开当前界面,医生一旦回复,可通过短信提醒患者,这样问诊者就不会错过重要回复,保证了线上问诊的质量。同样,患者发起的知名医生专家的预约、上线提醒,及在诊断之后的后续环节,短信也起着类似医院导医台的作用。
对于主打线上购药的平台而言,在问诊后的药品购买环节,平台药品订单的提示、用户对药品运送、收取等信息的主动获取,都可以通过短信推送实现;而针对传统医院的线上诊疗,问诊结束后及后续到院检查预约、挂号及时间地点查询,每一步的操作都离不开信息的及时推送,尤其是在新冠及其他非常时期,信息的有效利用,不仅可以减少线下聚集,更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。
当前,微网通联在医疗领域已经累积的300余家医院、互联网医疗平台、体检机构及医药类企业客户,在为医疗行业提供基础云通信服务的同时,也在不断探索更新的医疗+通信服务模式。如在GMP平台上,某湘雅系医院线上诊疗平台的搭建过程中,微网通联帮助其实现了短彩信、微信公众号、内部OA、内部邮件、患者管理系统等渠道的信息发送统一整合,助力其内部协同及医院运转效率方面有长足的改善。
医疗服务、医患关系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,在传统医院内,预约通知及提醒,专家坐诊及就医费用等信息的应用,助力医院与患者之间架起一座无线沟通的桥梁。而互联网医疗领域,云通信更大的作用等着我们继续开拓。
毫无疑问,互联网医疗有着需求庞大、民生痛点、场景丰富等属性,相关政策的出台、上下游企业的日益规范、标准化医疗体系的完善、云通信与各项技术的助力,都值得让我们对其未来有更广的想象空间。
期待未来“云看病”让我国医疗现代化进程更进一步!